合肥會議口譯譯員該如何做好語言層面的準備工作
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譯譯員,除了要滿足精通源語和目的語這點基本要求之外,還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做好語言練習工作。例如譯員在接到口譯工作任務后,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語言方面的準備,如何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我們總結為如下三點。
在了解會議主題背景知識的過程中,要積極調動雙語思考,可以事先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的方式,拿到發言人的講稿或演講稿摘要,做好專業術語的準備。閱讀英文資料時,要考慮中文的相對應的表達;閱讀中文資料時,要考慮英文的相應表達;其中專業術語要特別準備雙語版本的表達。由于很多時候譯員遇到的領域都是比較專業的,比如醫藥法律,譯員不可能背誦各個行業的所有術語,因此在完成口譯任務之前,譯員要弄清楚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什么類型的術語,事先做好準備,列出詞匯表,未雨綢繆。
網上搜索相關演講者的介紹或提前與發言人取得聯系,事先了解他/她的演講風格與用詞。為了讓聽眾有效、完整、準確地接收信息,口譯員應當事先同發言人取得溝通,了解發言人的口音語調特點、用詞偏好、說話的速度和風格,了解發言人喜歡即興演講還是念書面稿的講話方式。如果是念書面稿件,口譯員就要意識到此次發言是作者字斟句酌、費心構思的產物,因此具有句式復雜、結構嚴謹和信息量大的特點,譯員必須處于高度專注狀態,謹防發言人脫離發言稿臨時發揮講話,避免出錯;相反,如果發言人選擇即興講話的方式,在發言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思索、停頓、重復、更正的行為,譯員因此可以獲得思索理解并整理表達的時間。同樣,了解發言人的語速是為了幫助譯員順利完整地完成口譯任務,尤其在同聲傳譯當中,當發言人的語速超過譯員的限度,交傳譯員會無法做出完整可用的筆記,影響口譯質量,因此有必要同發言人溝通好可接受的語速。
與主辦方溝通,會前了解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不同層次的聽眾對譯員傳達的信息理解程度也會不一樣,這就要求譯員應當把了解聽眾的組成與數量作為譯前準備的重要內容之一。針對聽眾的受教育程度及對會議主題的了解情況,是普通聽眾還是行業技術專家,所需要的譯語表達方式和風格自然不一樣。對于一些專業術語和行業縮用語,如果是在領域專家交流從事翻譯活動時,就沒必要進行專業術語的解釋,但是對于普通聽眾而言,這些術語的解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