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傳譯需遵循這六大基本原則
聽到世界各國領導人在一起談話,說著不同的語言,卻還能順暢的交流,是不是覺得很神奇。這其中,同聲傳譯譯員們可謂是功不可沒,而這可不單單的是一門藝術,更加是一門技術。同聲傳譯的難道之大,不必多說,但是在合肥同聲傳譯翻譯的過程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則需要遵循的,這里以漢英同傳為例,給大家詳細介紹下。

合肥同聲傳譯
(1) 順句驅動:在同傳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信息單位,再使用連接詞把這些單位自然連接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順句驅動”。
(2) 隨時調整:調整是同聲翻譯中的校譯過程,是譯員根據接受到的新的內容調整信息、糾正錯譯、補充漏譯的重要環節。
(3) 適度超前:同聲傳譯中的“適度超前”是指口譯過程中的“預測”(anticipation)技能。就是在原語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譯員可能要講的內容而進行“超前翻譯”,從而贏得時間,緊跟發言人進行同步翻譯。
(4) 信息重組:信息重組(reformulation)是同聲翻譯的總策略。初學同傳的學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譯“語言”上,結果經常“卡殼”。因為英漢語的語言差別較大,要做到一一對應地進行翻譯是很難的。因此,在同傳中應遵循譯“信息”的原則。也就是根據原語的住處點在目的語中根據目的語的語言習慣重新組織信息。
(5) 合理簡約:所謂簡約(simplification),就是同傳譯員在不影響原文主要信息傳達的基礎上對原文中出現的無法用目的語處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現技術性較強的材料,在直接譯入到目的語中很難被目的語聽眾所理解的情況下而采取簡化語言形式、解釋、歸納、概述原語信息的一種翻譯原則。同傳譯員要根據聽眾的背景決定本原則的使用頻率。如果聽眾對于所譯內容比較陌生,譯員對翻譯中出現的術語(jargon)則要最大限度的簡約。
(6) 信息等值:“忠實”(faithfulness)一向被認為是檢驗翻譯的標準。但在同聲傳譯工作中,有時很難做到“忠實”于原文,有時雖然忠實于原文,卻得不到聽眾的認同??谧g不同于筆譯,可以足夠的時間去構思、推敲,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對接受到的信息進行重組,使目的語聽眾了解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因此,在同聲翻譯中,對原語中的字、詞、句有時候很難譯得十全十美,譯員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據接受的詞、句及語篇內容掌握原語發言人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同時用聽眾很容易理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在翻譯過程中,要做到整體“信息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