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翻譯有何語言特點?
你知道專利并不是世界通用的嗎?在國內申請了一項專利,你拿到國外市場使用是不被認可,這就需要你將國內所申請的專利材料翻譯成當地國家的語言,重新申請一遍才行。當然通不通過就先不說了,今天要介紹的是,關于專利翻譯的一些語言特點,這里就以英漢專利翻譯為例來為大家作一介紹吧。

專利翻譯
1. 法律文件的嚴謹性:
語言與法律,如影相隨。由于在專利的審查、復審、無效和侵權判定等各種過程中都是以漢語文本為依據的,所以哪怕是微小的翻譯疏忽都可能造成對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乃至公眾利益的損害。
2. 科技知識的廣泛性:
專利文獻與一般法律文件不同,它描述的對象主要是種類繁多的事物或技術方法,通過對技術方案的描述來確定一個專利法意義上的保護范圍。因此,翻譯這類文件不僅需要有外語知識,而且應當對眾多的技術領域有所了解,否則就不能正確理解原文所表達的技術內容,也就無法準確地譯出或表達出“內涵對等語”。
3. 大量的新技術:
據統計,大約有90%的新技術,首先是被專利文獻披露的,這就給專利翻譯帶來很多困難,有些情況下,那些新技術的名詞在字典中可能根本無法查到。
4. 文件來源的多元性:
除了那些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外,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專利申請也是用英語準備的,因此在我們所翻譯的專利文獻中有許多是非英語國家的申請人或其律師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