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翻譯常見方法介紹
英語影視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文字轉化之間,要求既要緊扣影片內容,保留原名中的蘊涵信息和文化特色,又要注意選擇中文與原片名藝術相似、貼近、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詞語和文化意象來進行翻譯使中譯名易于為中國觀眾所接受,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做到“忠實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常用的翻譯方法有音譯、直譯、意譯和變譯法等。
1、音譯法
音譯法就是按照源語的發音規則,將其直接翻譯成目的語發音相同或類似的文字語言。英語影視劇命名的特點之一就是常常采用用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或劇中有重要意義的地名、事物名等,有些影視劇是由著名的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其人名、地名早已為眾多民族所熟知,所以翻譯時可以直接采用音譯法。例如:Merlin《梅林》、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Titanic《泰坦尼克號》等。
2、直譯法
對于影視劇片名的翻譯而言,直譯法也被稱為全譯法,指在目的語條件允許時,在目的語中既保持源語內容,又保持源語形式,特別是源語的修辭、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影視劇名的直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標題語序,例如:Desparate Wives《絕望主婦》、True Lies《真實的謊言》、Kongfu Panda《功夫熊貓》等,另一種則必須按照目的語的特點,改變源語的詞序,如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
3、意譯法
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合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有時英文影視片名擁有其獨特的內在含義,直譯片名很難將其含義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應正確把握影視片的內容,抓住原文意義,拋棄原文形式,經典的翻譯佳作有《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原意是“滑鐵盧橋”,現在片名中“藍”字暗合影片中兩人相識、相愛、分手的夜晚氛圍,同時“藍”在英語中意為“憂傷”,“魂斷藍橋”四字,辭藻典雅、浪漫傷感、意境深幽,同時緊扣電影主題,是外國電影中文片名翻譯中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其它的翻譯實例有:Speed《生死時速》、Forrest Gump《阿甘正傳》、The Notebook《戀戀筆記本》、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等。
4、變譯法
當原片名的文化聯想不能引起目的語觀眾的共鳴時,譯者就需要根據目的語觀眾的利益和志趣,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創造性演繹,使影視片名與內容相得益彰,而且能更大幅度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許多著名影視劇片名翻譯皆采用創譯法,例如:The Great Waltz《翠堤春曉》,一部以小約翰斯特勞斯為原型的傳記電影,電影原名的意思為“偉大的圓舞曲”,片中很多愛情場景以及小約翰創作圓舞曲的靈感來自奧地利優美的自然環境,譯者為此采用了一個富有大自然風格的譯名,字面給觀眾一個充滿春天生機的浪漫場景,一對戀人正在河畔相互偎依,成為影片翻譯名中的經典。其它經典實例還包括:No Reservations《美味情緣》、Inception《盜夢空間》、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等。